(1)单向压制。阴模与芯杆不动,上模冲单向加压。此时,外摩擦使压坯上端密度较下端高,且压坯直径越小,高度越大,则密度差也越大。故单向压制一般适用于高径比H/D≤1的制品或高度与壁厚之比H/T≤3的套类零件。
(2)双向压制。阴模固定不动,上、下模冲从两端同时加压,又称同时双向压制。若先单向加压,然后再在密度较低端进行一次反向单向压制,则称为非同时双向压制,又称后压。这种方式可以在单向加压的压力机上实现双向压制。双向压制时,若两向压力相等则低密度层位于压坯中部;反之,低密度层向低压端移动。双向压制的压坯密度分布较单向压制的均匀,密度差减小,适用于H/D≥2或H/T≤6的零件。
(3)浮动压制。下模冲固定不动,阴模由弹簧、汽缸或油缸支撑可上下浮动。压制时对上模冲加压,随着粉末被压缩,阴模壁与粉末间的摩擦逐渐增大。当摩擦力大于弹簧等的支承力(浮动力)时,阴模与上模冲一同下降,相当于下模冲上升反向压制而起双向压制的作用。浮动压制中除阴模浮动外,芯杆也可浮动,这时的密度分布同双向压制。若阴模浮动,芯杆不动,则压坯靠近阴模处近似双向压制,中部密度最低;压坯靠近芯杆处类似上模冲下移的单向压制,最下端密度最低。浮动压制适用于H/T≤6或H/D≥2的零件。
(4)拉下式压制。又称引下式压制、强动压制。压制开始时,上模冲被压下一定距离,然后与阴模一同下降(阴模被强制拉下)。阴模下降的速度可调整,其拉下的距离相当于浮动的距离。压制终了时,上模冲回升,阴模则进一步被拉下以便压坯脱出。其压坯密度分布类似于双向压制。拉下式压制适用于H/T≤6或H/D≥2的零件。有些粉末的摩擦力小,无法实现浮动压制,也可采用这种压制方式。
(5)摩擦芯杆压制。压制时,阴模和下模冲固定不动,上模冲强制芯杆一同下移,且芯杆下移速度大于粉末下移速度,依靠芯杆与粉末间的摩擦力可带动粉末下移,从而可改善沿压坯高度方向的密度分布不均匀性。该方式适用于压制H/T>6-10细长薄壁零件。